最近,Uniswap Labs 宣布推出 UniChain,这是一个为 DeFi 设计的 L2 协议。无论是为了控制更多的区块链堆栈部分、推出新产品,还是为了获取更多价值,越来越多的应用以更快的速度推出自己的 L2 协议。尽管 L2 日益主导交易量和总锁定价值(TVL),但其碎片化现象也在加剧。L2 链必须在孤立环境(如 Arbitrum Orbit 或 Optimism Superchain)和模块化基础设施之间做出选择,而桥接通常只有在启动后(当有足够的流动性以促进交换时)才会构建。
然而,链仍然选择这些孤立或模块化的基础设施提供者,因为它们保留了对其 Rollup 的控制。对用户而言,这会造成糟糕的用户体验,因为他们仍需费力地在不同的 L2 之间转移资产以使用不同的协议。链抽象的概念是,用户应从底层链基础设施中抽象出来,这意味着无论用户处于哪个链或拥有何种代币,都能访问任何应用。这个概念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在这一领域构建的最有趣的项目之一就是 Omni Network。
Omni 针对这一问题设定了两个优先事项:
Omni 通过引入一个前端 SDK 来解决这个问题,任何应用都可以在其网站上集成该 SDK。它没有要求 Rollup 选择此架构,甚至不要求构建应用的团队升级他们的智能合约。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它与现有的钱包提供商完全向后兼容,这意味着用户不需要下载新软件、进行钱包升级或改变现有的使用模式。在深入探讨技术架构之前,可观看此视频,它展示了这种用户体验所带来的可能性:
Omni 通过以下方式简化用户体验:
这些是使让终端用户感觉以太坊对不像单一平台的核心障碍。如果广泛采用,以太坊将再次开始匹配 Solana 的“单块”用户体验,但现在具备了 Rollup 提升的更高吞吐量和更低费用。
Omni 是一个专门为促进以太坊 Rollup 生态系统的互操作性而构建的链。与 LayerZero 和 Wormhole 等其他互操作性网络(专注于跨链消息传递)相比,他们采取了截然不同的产品策略。在 Omni 的核心互操作性网络之上,建立了一个协调协议,如果他们的资本存放在与应用存在的 Rollup 不同的 Rollup 上,那么解决者(如做市商等市场参与者)就能够为终端用户前置资本。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代币转移是瞬时的。竞争对手采用“推送”模型,即消息从 Rollup A 开始,然后被推送到 Rollup B(最快约 10 秒),而 Omni 的协议则是“拉取”模型,解决者立即为用户在 B 上前置流动性。这解除用户流动的问题,使他们能够立即获得所需结果,迫使更复杂的市场参与者(解决者)处理任何互操作性网络中固有的延迟。
当用户提交交易时,他们实际上是将资金存入一个托管合约,该合约仅在收到跨 Rollup 消息证明特定解决者已满足用户意图时才释放资金。然而,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他们似乎是在多个 L2 协议上使用相同的资产。通过这种架构,用户无需强迫思考之前与跨 Rollup 活动相关的复杂性。
加密基础设施栈已经被“拆分”,目的是加强可扩展性、模块化和所有权。虽然这对 L2 协议有益,但也使日常用户的体验变得更加碎片化和复杂。Omni 的目标是“重组”这些模块化组件,这些组建认识到模块化的 L2 协议是绝大多数活动发生的地方,并创建一个协议,允许用户在链之间即时移动,同时让 L2 协议保持其主权。
链抽象是一种相对较新的设计范式,而 Omni 正处于探索这一新技术可能性的最初阶段。也许,Omni 是那块缺失的基础设施拼图,它将以太坊生态系统的组合性与 Solana 的用户体验结合在一起。
Mời người khác bỏ phiếu
最近,Uniswap Labs 宣布推出 UniChain,这是一个为 DeFi 设计的 L2 协议。无论是为了控制更多的区块链堆栈部分、推出新产品,还是为了获取更多价值,越来越多的应用以更快的速度推出自己的 L2 协议。尽管 L2 日益主导交易量和总锁定价值(TVL),但其碎片化现象也在加剧。L2 链必须在孤立环境(如 Arbitrum Orbit 或 Optimism Superchain)和模块化基础设施之间做出选择,而桥接通常只有在启动后(当有足够的流动性以促进交换时)才会构建。
然而,链仍然选择这些孤立或模块化的基础设施提供者,因为它们保留了对其 Rollup 的控制。对用户而言,这会造成糟糕的用户体验,因为他们仍需费力地在不同的 L2 之间转移资产以使用不同的协议。链抽象的概念是,用户应从底层链基础设施中抽象出来,这意味着无论用户处于哪个链或拥有何种代币,都能访问任何应用。这个概念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在这一领域构建的最有趣的项目之一就是 Omni Network。
Omni 针对这一问题设定了两个优先事项:
Omni 通过引入一个前端 SDK 来解决这个问题,任何应用都可以在其网站上集成该 SDK。它没有要求 Rollup 选择此架构,甚至不要求构建应用的团队升级他们的智能合约。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它与现有的钱包提供商完全向后兼容,这意味着用户不需要下载新软件、进行钱包升级或改变现有的使用模式。在深入探讨技术架构之前,可观看此视频,它展示了这种用户体验所带来的可能性:
Omni 通过以下方式简化用户体验:
这些是使让终端用户感觉以太坊对不像单一平台的核心障碍。如果广泛采用,以太坊将再次开始匹配 Solana 的“单块”用户体验,但现在具备了 Rollup 提升的更高吞吐量和更低费用。
Omni 是一个专门为促进以太坊 Rollup 生态系统的互操作性而构建的链。与 LayerZero 和 Wormhole 等其他互操作性网络(专注于跨链消息传递)相比,他们采取了截然不同的产品策略。在 Omni 的核心互操作性网络之上,建立了一个协调协议,如果他们的资本存放在与应用存在的 Rollup 不同的 Rollup 上,那么解决者(如做市商等市场参与者)就能够为终端用户前置资本。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代币转移是瞬时的。竞争对手采用“推送”模型,即消息从 Rollup A 开始,然后被推送到 Rollup B(最快约 10 秒),而 Omni 的协议则是“拉取”模型,解决者立即为用户在 B 上前置流动性。这解除用户流动的问题,使他们能够立即获得所需结果,迫使更复杂的市场参与者(解决者)处理任何互操作性网络中固有的延迟。
当用户提交交易时,他们实际上是将资金存入一个托管合约,该合约仅在收到跨 Rollup 消息证明特定解决者已满足用户意图时才释放资金。然而,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他们似乎是在多个 L2 协议上使用相同的资产。通过这种架构,用户无需强迫思考之前与跨 Rollup 活动相关的复杂性。
加密基础设施栈已经被“拆分”,目的是加强可扩展性、模块化和所有权。虽然这对 L2 协议有益,但也使日常用户的体验变得更加碎片化和复杂。Omni 的目标是“重组”这些模块化组件,这些组建认识到模块化的 L2 协议是绝大多数活动发生的地方,并创建一个协议,允许用户在链之间即时移动,同时让 L2 协议保持其主权。
链抽象是一种相对较新的设计范式,而 Omni 正处于探索这一新技术可能性的最初阶段。也许,Omni 是那块缺失的基础设施拼图,它将以太坊生态系统的组合性与 Solana 的用户体验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