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每周精品内容# 開啓公布啦:發現優質內容,探索投資見解!
每週五精選5篇優質帖文發布於廣場官號,獲得“精選標識”及 $50 合約體驗券,助您提升社區曝光度!
🔥 本週社區精選內容來啦! 一起圍觀大神們的獨家見解👇
1.吉川富郎君 | 行情走勢深度解析 👉️ https://www.gate.com/post/status/13148533
2.flyawei | 最新消息面解讀 👉️ https://www.gate.com/post/status/13211788
3.Crypto eNjoy | ONDO幣種全方位分析 👉️ https://www.gate.com/post/status/13086040
4.AngelCrypto | 比特幣短線走勢研判 👉️ https://www.gate.com/post/status/13205746
5.馬克如Mc | 中國穩定幣發展趨勢深度探討 👉️https://www.gate.com/post/status/13218350
📜 如何發布符合廣場推薦的精品內容帖?
1. 帖文聚焦加密見解,如行業新聞、行情分析、幣種推薦、行業趣事等。
2. 結構清晰,內容詳實,分析精準,語言有趣易懂,圖文並茂。
3. 字數超過30字且內容原創,可附帶相關話題、幣種標籤、交易卡片。
創作者們,請積極發
Web3交易新範式:從激勵泡沫到結構效率的收益轉型
Web3市場的收益轉型:從激勵泡沫到結構效率
近期,加密圈內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引發了廣泛討論:"如何實現1000萬資金的10%年化收益?"這個問題背後反映了加密市場的真實現狀——激勵紅利逐漸消退,穩定收益日益稀缺,資本開始重新審視"收益結構"本身。
在傳統金融領域,10%的年化收益通常意味着信用風險高、槓杆比例大或流動性極差。而Web3曾經提供的高收益,更多源於激勵驅動的泡沫紅利,而非底層結構帶來的效率提升。
隨着"擼毛經濟"的退場,DeFi藍籌項目收益回落、鏈上交易量持續走低、資金效率逐漸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當前市場真正面臨的挑戰是:在缺乏補貼和牛市環境的情況下,Web3是否還能爲穩健型資金提供可持續的收益方案?
本文將通過分析幾個關鍵項目,探討這一問題的可能解決方案。
DeFi紅利退潮,資金轉向"真實應用+結構優化"
目前,大多數用戶已經意識到僅依靠空投難以長期維持,鏈上流動性的結構性問題日益凸顯。一方面,激勵模式難以爲繼;另一方面,DeFi協議間的流動性競爭日趨激烈,但基礎設施本身並未實現質的飛躍。大部分Rollup仍在復制以太坊的舊模型,鏈上撮合性能遠不能滿足真實交易需求。
在這種背景下,資金開始尋找新的收益結構,核心不再是"投機資產",而是"投結構"——投向那些能夠產生真實鏈上現金流、提升交易效率的系統。
兩個方向開始受到市場關注:
Hyperliquid:爲專業交易者設計的鏈上撮合系統
Hyperliquid是一個運行在自研L1鏈上的全鏈永續合約協議。該項目目前沒有代幣,沒有激勵,但其交易深度已連續數月躋身全網前三。
這並非偶然。Hyperliquid重新定義了鏈上永續合約的性能標準,採用"中心化體驗+鏈上結算"的設計,打造出了一個更貼近專業交易者使用習慣的系統。其自研L1鏈支持亞秒級撮合,同時實現了低滑點和低gas成本,足以支撐大規模資金的頻繁交易。
更重要的是,Hyperliquid並不將自己定位爲"空投平台"或"散戶入口",而是一個面向高頻交易者的結構性產品。在這個系統中,收益來自真實交易深度,而非激勵堆疊。
對"1000萬"這類資金而言,這正是新的鏈上資金策略:不追求一次性短期收益,而是尋找真實用戶聚集、資金效率高、具備長期深度的交易基礎設施。
Orderly:從鏈上撮合到交易模塊標準化
相較於Hyperliquid的垂直整合,Orderly Network提供的是一種"模塊化交易基礎設施"。它不做前端、不引導用戶,而是爲開發者提供一套可組合、可插拔的交易系統。
簡而言之,Orderly旨在成爲Web3交易領域的"雲服務提供商",不參與零售,只專注於開發工具與基礎組件。
Orderly的結構分爲四個核心模塊:
鏈上撮合的性能瓶頸一直是高頻策略的障礙。Orderly採用鏈下撮合、鏈上結算的方式,兼顧效率與透明度,支持更復雜的交易指令和更高的資金使用率。
與AMM不同,Orderly引入更接近傳統交易所的資金池模型,允許做市商按需注入流動性,同時確保訂單簿穩定深度。這也爲後續多策略做市提供了基礎。
資金結算基於Layer1,用戶資產隔離管理,不會因前端項目或中間層出現系統性風險,提升了資金安全性。
Orderly將鏈下風控模塊化,便於開發者快速集成,降低項目搭建門檻。
這套模塊化方案的最大意義在於:開發者可以像搭積木一樣,快速搭建屬於自己的交易產品,無需從零構建撮合、清算、風控等復雜系統。
高性能鏈上的真實應用
Orderly近期在Solana上的應用,提供了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
Solana雖然在基礎設施性能上遠超以太坊,但直到最近才出現一套能與其性能匹配的"訂單簿基礎設施"。Orderly在Solana上的集成實現了:
這不僅大幅降低了用戶的真實交易成本,更關鍵的是,它將Solana的高性能真正轉化爲用戶的資金效率。
Orderly也因此成爲目前少數幾個同時支持以太坊系與Solana的撮合協議之一,具備極強的跨鏈兼容性。
將真實收益能力開放給普通用戶
對於大部分無法高頻交易或自行開發策略的用戶來說,結構性的撮合收益也不再遙不可及。OmniVault正是這一趨勢的典型代表。
作爲一站式收益平台,OmniVault讓用戶只需存入USDC,資金便可自動參與Orderly網路上的做市行爲,在多個鏈上市場中運行策略,從而獲得真實、可驗證的LP收益。不同於"模擬撮合"或"內循環交易"的收益來源,OmniVault所捕捉的收益來自鏈上撮合訂單的真實交易行爲,具有更強的可持續性和抗週期性。
近期,某大型錢包正式支持OmniVault接入。這不僅打開了億級用戶入口,更釋放了數十億美金流動性的可能性。OmniVault當前TVL已接近700萬美金,年化收益率穩定提升至30%,成爲少數幾個將"真實做市收益"轉化爲"用戶被動收益"的通用入口。
從激勵紅利到結構紅利,鏈上收益新範式已現雛形
無論是爲專業交易者設計的Hyperliquid,還是爲開發者提供模塊化基礎設施的Orderly,再到爲用戶開放真實收益能力的OmniVault,它們共同展現了一個趨勢:
鏈上"穩健高收益"的新範式,不再依賴補貼與投機,而是依賴真實交易需求與資金效率結構。
過去幾年,Web3資本在空投、做市、Restaking等敘事中輪動,但真正具有穿越週期能力的系統,一定建立在真實使用場景+結構優化能力之上。
1000萬獲得10%年化收益,仍然可能——但前提是投對結構,而不是投對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