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独家活动: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参与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并在 Gate广场发布你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4,000 枚 $PUBLIC 奖励池!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PublicAI (PUBLIC) 或当前 Launchpool 活动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需不少于 100 字(可为分析、教程、创意图文、测评等)
添加话题: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带 Launchpool 参与截图(如质押记录、领取页面等)
🏆 奖励设置(总计 4,000 枚 $PUBLIC)
🥇 一等奖(1名):1,500 $PUBLIC
🥈 二等奖(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奖(5名):每人 200 $PUBLIC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相关性、清晰度、创意性)
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含有 Launchpool 参与截图的帖子将优先考虑
📄 注意事项
所有内容须为原创,严禁抄袭或虚假互动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认证
Gate 保留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InfoFi放大信息偏差 Web3传播机制如何优化
Web3 信息传播机制的本质与 InfoFi 的影响
近期,Web3 社区中出现了一个热门话题:InfoFi 是否会造成"信息茧房"?经过深入思考和案例分析,我认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并非 InfoFi 本身,而是内容传播固有的结构性特征。InfoFi 只是让这一现象变得更加明显。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首先明确 InfoFi 在整个信息传播链条中的角色。对于项目方而言,InfoFi 是一个加速器,旨在提高项目的热度和知名度,从而促进用户互动和转化。项目方通常会分配预算用于 InfoFi 活动,同时寻求能够动员大型意见领袖的营销机构的支持。
信息茧房的形成通常始于上层内容,而非普通用户。大型意见领袖发布赞助内容后,较小的意见领袖会跟风,加上社交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用户的信息流很快就会被同一项目的相似内容所充斥。
这种现象并非 InfoFi 独有。在 InfoFi 出现之前,意见领袖们同样会轮流接受推广、撰写文案和发布广告。InfoFi 的出现只是让这种内容投放机制变得更加系统化和可视化。
InfoFi 之所以被认为放大了已存在的信息偏差,是因为它提高了信息的组织和传播效率,但这种效率是建立在现有的"注意力结构"基础上的,而非颠覆性的改变。项目方仍然倾向于将预算投向大型意见领袖,而 InfoFi 则调动了中小型创作者在短时间内集中输出内容。社交平台的算法识别到这一热门主题,不断推荐相关内容,形成闭环。
更重要的是,内容的源头相对集中,创作者的写作目标类似:为了参与、得分和获得曝光,而非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项目。这导致用户看到的内容表面上不同,实则相似,逐渐产生被困在单一项目叙事中的感觉。
因此,InfoFi 并未制造信息偏差,但确实放大了原本存在的传播结构偏差。它将过去分散、缓慢发酵的信息流转变为集中爆发、广泛覆盖的流量推送。
对于用户的具体担忧,如内容重复性高、质量低下、AI 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实际上这些都不是 InfoFi 特有的。内容重复主要源于项目方的预算分配策略,而低质量内容在 InfoFi 的评分机制中通常难以获得高分。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随着这种机制的成熟和普及,用户可能会形成一种预期:参与内容创作可能会带来回报,但回报不是参与的唯一目的。理想的状态是,用户参与是出于真正的兴趣,而奖励只是额外的惊喜。
总的来说,InfoFi 使原本存在的传播结构变得更加透明和放大。真正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使传播结构更加健康,无论是通过提高参与门槛、优化激励设计,还是引导项目方更自然地管理空投预期,目标都是让内容本身变得有意义,而不仅仅是追求数量。如果能达到这一步,InfoFi 就不仅仅是一个流量工具,而将成为整个 Web3 内容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