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七月透明度报告发布:稳健实现多维增长
🔹衍生品交易量达 7,400 亿美元,市占率攀升至 11%,创年度新高🔹Launchpad、Launchpool 全面爆发,超额认购率高达 7325.60%,高峰 APR 超 4500%🔹Gate Alpha在7月份上线了超过400个代币,空投数量及奖励持续刷新纪录🔹储备金总规模达 105.04 亿美元,$GT 累计销毁超 1.8 亿枚
Gate 将继续以强劲增长拓展全球生态布局,致力于为用户打造更安全、高效、充满活力的数字资产生态系统。
完整报告详见: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650
稳定币监管的困境与出路:从打压到合规的转型之路
稳定币:从非法工具到金融创新的转变之路
近期,"稳定币"这个概念突然火了起来。作为长期从事区块链法律服务的律师,我每天都在接触与之相关的业务和案件,现在它似乎已经"破圈"了。
最近几天,几个新闻事件放在一起,让人感觉有些魔幻:
2025年7月,上海市国资委党委召开学习会,研究加密货币与稳定币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同月,上海浦东新区法院公布一起以稳定币为媒介的跨境换汇大案,涉案金额高达65亿元。
几天后,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天才法案》,首次确立数字稳定币的监管框架。
与此同时,香港也将于8月1日正式施行《稳定币监管条例》,成为全球首个为法币稳定币建立全面监管体系的司法辖区。
这些事件展现出一种监管节奏与制度观念的错位:一边是主要金融中心在推动稳定币的合规化、金融化;另一边是国内部分机构仍将其视为"非法金融活动"。这提醒我们,是时候重新审视稳定币的现实角色与制度定位了。
稳定币为何受黑灰产青睐?
地下钱庄之所以青睐以USDT为代表的稳定币,核心原因在于它突破了传统换汇面临的诸多瓶颈:
突破额度限制。通过链上转账可轻松规避个人年度购汇5万美元的上限。
降低资金池压力。无需在境内外准备外汇头寸,只需在境内归集人民币即可。
提高到账效率。链上转账通常10分钟至1小时内完成,全天候运转。
增强隐蔽性。借助链上混币等技术,资金流向与真实身份联系被割裂。
利用司法辖区差异。在监管宽松地区完成法币落地,实现跨境自由穿行。
稳定币的介入重构了非法换汇模式,极大放大了黑灰产的效率和隐蔽性,成为跨境资金"灰色流动"的新型技术基础设施。
为何持续高压打击虚拟货币犯罪?
我国对虚拟货币犯罪的高压打击基于两个核心逻辑:
一是虚拟货币的匿名性与跨境流动性,难以被传统监管体系有效穿透,容易被用于洗钱等非法活动。
二是作为严格外汇管制国家,虚拟货币的无国界特征极易成为规避监管、实现非法换汇的工具。
这不仅扰乱金融秩序,还会造成统计失真、宏观调控失灵、税收流失等影响。
自2017年"九四公告"以来,监管力度不断加码。2020年起的"断卡"行动,促使地下钱庄等将资金通道切换至稳定币。尽管2021年"924通知"再次重申虚拟货币业务非法,但稳定币在灰产领域反而更加活跃。
持续打压能否"消灭"稳定币?
从2017年至今,监管政策密度与力度显著增强。但作为办理大量相关案件的律师,我对这种持续严打的效果产生了疑问:
被抓的多是"边缘人物",如普通员工、"车手"、中间人等,而非决策者或真正受益方。
主犯常已逃往境外,跨国执法困难重重。
国家损失难以追回,投入大量司法资源却回报有限。
这反映出碎片化打击的局限性:
近年来一系列典型案件,呈现出"越堵越漏"、"越打越大"的失控感。仅靠个案惩治难以实现全社会警示效应,每个人都困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意识不到问题严重性。
稳定币主导权的流失
回顾过去,中国曾是全球稳定币大国。如今知名的币安、OKX等交易所,创始人几乎都是中国人。曾经交易所团队在境内,用户用人民币完成交易结算。
但连续出台的政策壁垒,导致项目方、平台、投资团队被迫关停或出海。中国失去了主导整个稳定币生态的机会,留在国内的往往只是底层员工。
央行自2016年启动数字人民币研发,试图对标美元稳定币,以实现减少对美元依赖、抑制资本外逃、提供合规数字现金工具等目标。但由于缺乏广泛应用场景和生态配套,市场接受度仍然低迷。
推广数字人民币未能实现政策目标,凸显出对稳定币"封杀"的另一面:政策抵制并未消灭问题本身,反而让灰色路径更加隐蔽复杂。
稳定币的优势与应用场景
2025年7月,美国正式确立数字稳定币监管框架。有专家评价:"美元稳定币是美元霸权的数字延伸,放大了美元的全球渗透力,也成为货币主权博弈的新战场。"
从技术角度看,稳定币是锚定法币价值、运行于区块链网络的可编程数字资产。其核心机制是通过链下储备资产,将法币价值映射为链上代币。具有高效、去中心化、低成本等特性。
稳定币的典型应用场景包括:
稳定币确实可能被用于非法活动,但也有正向用途。多地正在探索为其设计"合规沙盒"。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其价值,思考如何以可控方式为我所用,而非完全排斥。
制度缺位是根本问题
稳定币本身并非犯罪工具,关键在于制度是否及时跟进。一味打压不能阻碍技术发展,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监管效果,更是本可掌握的全球竞争力。
从刑事律师的经验看,制度真空带来实质性执法困境:
办案单位认知滞后。多数基层人员对区块链原理缺乏基本认知,需要律师普及基础知识。
打击策略碎片化。案件定性缺乏清晰边界,执法人员疲于奔命,陷入"打地鼠困境"。
长期靠"堵漏洞、抓现行"难以形成可持续治理体系。真正有效的制度建设,需在安全与效率间取得动态平衡,这才是未来金融治理的方向。
结语
真正的出路,不在于完全封杀稳定币等技术工具,而是构建能引导、替代、规制的合规生态体系。让该打击的无处遁形,让该利用的为我所用,使虚拟货币监管政策能够精准有效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