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ike

#PI# 1975 年,柯達的一位工程師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數碼相機。
它本可以徹底改變攝影的未來。
但柯達把它壓了下來:
“這東西挺有趣的,但別告訴別人。”
接下來發生的事成爲商業史上最痛苦的教訓之一:柯達由喬治·伊士曼於 1888 年創立,目標是讓攝影走進普通人生活。
他們當時的承諾是:
“你只管按快門,剩下的交給我們。”
到了 20 世紀 80 年代,柯達佔據了美國 80% 的市場。幾乎勢不可擋。柯達率先採用了“剃須刀 + 刀片”的商業模式:
- 相機價格很低
- 膠卷和衝洗服務才是主要盈利來源
膠卷的毛利高達 70%。
柯達每年都賺得數十億美元。
但在背後,一場顛覆性的變革正在醞釀。1975 年,柯達工程師史蒂夫·薩森發明了一項劃時代的東西:第一臺數碼相機。
它體積大,畫質低,遠遠超前於那個時代。
薩森將它展示給公司高層。
他們的反應是:
“挺有趣的,但這會毀了我們的膠卷生意。”柯達把這項發明雪藏了。
他們舍不得放棄膠卷,而那正是公司利潤的核心。
與此同時,像索尼、佳能這樣的競爭對手,開始探索柯達自己親手埋掉的未來。
柯達走向衰落的種子,就這樣種下了。到了 1990 年代,世界正在快速變化。
數碼相機不斷進步。
人們越來越喜歡不依賴膠卷就能存儲和分享照片的方式。
柯達卻猶豫不前,害怕這會吞掉自己的傳統業務。
佳能、索尼、尼康毫不遲疑。柯達試圖用一款折中方案來回應:Photo C
它本可以徹底改變攝影的未來。
但柯達把它壓了下來:
“這東西挺有趣的,但別告訴別人。”
接下來發生的事成爲商業史上最痛苦的教訓之一:柯達由喬治·伊士曼於 1888 年創立,目標是讓攝影走進普通人生活。
他們當時的承諾是:
“你只管按快門,剩下的交給我們。”
到了 20 世紀 80 年代,柯達佔據了美國 80% 的市場。幾乎勢不可擋。柯達率先採用了“剃須刀 + 刀片”的商業模式:
- 相機價格很低
- 膠卷和衝洗服務才是主要盈利來源
膠卷的毛利高達 70%。
柯達每年都賺得數十億美元。
但在背後,一場顛覆性的變革正在醞釀。1975 年,柯達工程師史蒂夫·薩森發明了一項劃時代的東西:第一臺數碼相機。
它體積大,畫質低,遠遠超前於那個時代。
薩森將它展示給公司高層。
他們的反應是:
“挺有趣的,但這會毀了我們的膠卷生意。”柯達把這項發明雪藏了。
他們舍不得放棄膠卷,而那正是公司利潤的核心。
與此同時,像索尼、佳能這樣的競爭對手,開始探索柯達自己親手埋掉的未來。
柯達走向衰落的種子,就這樣種下了。到了 1990 年代,世界正在快速變化。
數碼相機不斷進步。
人們越來越喜歡不依賴膠卷就能存儲和分享照片的方式。
柯達卻猶豫不前,害怕這會吞掉自己的傳統業務。
佳能、索尼、尼康毫不遲疑。柯達試圖用一款折中方案來回應:Photo C
PI-2.32%